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开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发起了对苏联的大规模进攻,在德军装甲部队“闪击战”的快速打击下,以及德军大纵深大合围的战术思想指导下,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损失极为惨重。仅仅截止到1942年2月,被俘人员已达200余万,如果再加上伤亡数量,苏军在这一时期的损失数字是惊人的。然而未及一年的1942年5月,苏军已有能力进行哈尔科夫反击战(最终失败),并且在其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以优势兵力重创德军,那么,苏联的动员能力为何如此强大呢?
不妨看一看,1941年8月11日,纳粹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一级上将哈尔德曾经写下一段日记:“现在已经越发清楚,我们不仅低估了俄国巨人的经济力量和运输力量,而且最重要的是,低估了他们的军事力量。我们最初计算敌人大约有200个师,而现在查明番号的就有360个师,一有十几个师被消灭,俄国人就又投入十几个新师,而我军的战线分布太广,兵力显得更加单薄。”
而在战后的审判中,德军名将龙德施泰特陆军元帅亲口对美军调查人员承认:“在我的部队发动进攻后不久,我便发现以前所写的关于俄国的一切都是满纸胡话”,需要说明的是,龙德施泰特的上述结论是跟美国人说的,而并非为了故意取悦苏联人。因此可以说,希特勒和纳粹高层战前完全低估了苏联的战争潜力,而这一切都是德军情报部门的无能造成的。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前夜,苏联红军部署在西部边境四个军区的兵力共有149个师又一个旅,总兵力约290余万人,但多数师并不满员,每师大约8000人左右,因为苏联只来得及进行了部分战争动员,;而德军第一波次投入进攻的是153个满编作战师,每师普遍在12000到14000人左右,总兵力达到330万人(不是500多万人一股脑冲进来),在质量和数量均占优势的情况下,苏军在前期肯定要一败涂地。
根据朱可夫在战后的回忆,纳粹德军截止到1941年6月战争爆发前,陆海空三军总兵力已高达850万人,陆军作战师214个,其中仅1940年下半年征召的即有355万人;而苏军此时只有500多万人,考虑到苏军每师的兵员数量略少,哈尔德关于至少发现320个师番号的说法是可信的。但问题是,苏军部署在西部的只有一半左右的作战师,被德军最先打垮或歼灭的也是这些部队。
德国人的战报显示,在这一期间共俘虏了200多万苏军以及毙伤100余万,基本把苏军原来布署在西部边境的师和新调来增援的几十个师粉碎了,按照德国人战前关于苏军拥有200个师的情报,希特勒有理由相信俄国人快完蛋了。而实际情况是,苏军只损失了半数左右的野战陆军,它仍然有力量在莫斯科组织大规模防御(三个方面军125万人)。
而随着举国总动员的进行,苏军的兵力开始逐渐增多,苏联当时的人口是德国的三倍,达到1亿8千万人,既然德国能武装起800多万的军队,那么苏联人最少可以有3000多万适龄服兵役人口,只不过由于德军的迅速推进,苏联丧失了大片领土和大批人口,否则的话,苏军在战争后期的兵力优势将更加明显,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德国累计动员兵力是1420万人,而苏军累计动员高达3460万人,差不多正好是人口比例,仅1941年秋冬,苏联就有100多万党员和团员紧急入伍。
既然法西斯德国未能通过闪击战迅速打垮苏联,它就有机会通过人口基数、生产能力和资源优势完成后备兵力的补充,看看地图就知道,德军尽管推进了几百公里,也只是占领了莫斯科以西的一小块苏联领土,它有巨大的战略纵深进行二线部队的组建和军工生产,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飞机13.41万架、坦克10.28万辆、火炮和迫击炮82.52万门,再加上美英援助的武器装备,它有能力补充和新建更多的部队。
另外,德军虽然在战争初期取得重大胜利,但也必然付出了重大代价,并且伤亡的都是战斗骨干,仅莫斯科会战的两个阶段就损失50万兵员。经过一年左右的对决,到1942年5月德军的夏季攻势发起之前,德军在苏德战场尚有600万人左右(其中90万的仆从国军队),而苏联红军则恢复到560万人,此时德军依靠质量优势尚能掌握一定的战略主动权,但已无力发动全面进攻,只能选择一个主要方向。
然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让希特勒再次损失了150万左右的兵力,并且这个损失是他无法弥补的。而苏军仍然在不断扩充兵力,此消彼长,至1943年初苏军的总兵力已超过700万人,自然有能力发动反攻,如果不是德军足够坚强和苏军质量、指挥上存在太多的问题,苏德战争早在1943年底就可以结束了。之所以将斯大林格勒战役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其原因就在这里:苏军兵力终于反超,德军丧失战略主动权。
而在世界战场的大格局下,希特勒在苏德战场投入了80%的野战陆军主力,既然东线形势为之一变,则整个世界大战的局势必然随之变化,轴心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苏联希特勒兵力苏军德军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